2019年入伏時間具體
2019年入伏時間是:7月12日-7月21日,共10天
第1天2019年7月12日
第2天2019年7月13日
第3天2019年7月14日
第4天2019年7月15日
第5天2019年7月16日
第6天2019年7月17日
第7天2019年7月18日
第8天2019年7月19日
第9天2019年7月20日
第10天2019年7月21日
2019年三伏天時間表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初伏:2019年7月12日(農歷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農歷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農歷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農歷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農歷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農歷七月二十)
三伏天身體最怕6件事!
1、頸椎最怕空調,風扇來代替
天氣熱自然很多家庭都長時間開著空調,空調可以迅速降溫,但常吹空調會影響人的排汗功能。排汗是人體自我調節的降溫過程,長期呆在空調房中,人體對溫度的調節能力就會降低,中樞調節能力下降,會引發各種不適。
另外,頸椎對著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癥,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后背酸痛等后果。
因此,最好少開空調,用風扇代替來降溫。還可以多開窗,加速空氣流通也有助于降溫。特別是老人,由于機體衰弱,對溫度的調節能力有限,更要少吹空調,出門可帶把扇子。
即使吹空調,也不要整天整夜地吹,可以開一會兒再關,溫度也不要調太低,保證室內外溫度差不超過7℃,同時注意不要讓空調直吹身體。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如果溫度不能自行調節,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溫水澡。
2、喝水最怕快,綠茶老少咸宜
伏天氣溫高,人體容易脫水,因此大量補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但是,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水喝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溫水對身體最好。
喝水時,可以選擇喝點綠茶。因為伏天人體流失的不僅是水分,很多電解質也會流失掉,綠茶不僅有清熱去火的功效,其中所含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可以對人體流失的電解質進行迅速補充,進而維持體液的動態平衡。
此外,綠茶能夠消除倦意,提神醒腦。如果不宜飲茶,可以在白開水中加點兒鹽,也可以通過吃西瓜、喝綠豆湯等方式來補充水分,但綠豆性涼,對于小孩兒來說,不宜大量飲用。
3、眼睛最怕曬,物理防曬效果好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專家提醒,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發各類眼疾。
如果要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一定要進行物理防曬,比如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藥、胡蘿卜、紅棗等;夏天細菌繁殖快,盡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4、鍛煉最怕早,游泳最避暑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園去晨練。清晨,植物經過一夜的新陳代謝,吸收氧氣,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樹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
研究表明,夏季空氣污染物在早晨6點前,燒煤和汽車尾氣排放等產生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各種有害物質在空氣中聚集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這些污濁的空氣對人體會產生有害的影響。
另外,日出之前,因為沒有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附近非但沒有過多新鮮氧氣,相反積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對健康不利。因此,夏季晨練時間不宜早于6點。
夏天人體能量消耗大,適合進行一些“低調”的運動,游泳就非常好。因為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能夠保持體溫恒定,不易中暑。
5、家里最怕灰,每周勤打
夏天悶熱、濕度大,使得灰塵更容易附著在空氣里,進入人的皮膚和體內。由于肉眼很難發現,人們常常疏于清理,它們長期漂浮在空氣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為空氣中塵螨及霉菌孢子的棲身地。這些臟東西會趁機進入呼吸系統,進而引發哮喘、鼻炎等多種疾病。
建議夏天應增加清潔的次數,兩三天打掃一次。
6、腸胃最怕涼,睡覺護好腹部
夏天冰淇淋、冷飲、冰凍水果,吃起來那叫個爽!但夏季也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專家建議,這個季節少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
睡覺時,不要赤膊,要身穿睡衣,這樣可以護好腹部,防止“風邪”進入體內,傷及臟腑。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穿得少就一定涼快,當溫度高于37℃的時候,皮膚反而不能散熱,還會吸收外界的熱量,所以,從種程度上說,夏季男性不要赤膊出門,女性也不要穿過短的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