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食療養生 該吃什么
不宜吃發物
清明節氣中,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筍、雞等。春季正是冬筍、春筍相繼上市的時節,筍味鮮美,人多喜食。但它性寒,滑利耗氣。《本草從新》說:“虛人食筍,多致疾也。”人有痼疾,其氣多虛,食筍更耗其氣,因虛而益虛,易于發病,引起咳嗽,導致咯血、哮喘的復發。雞能動風助肝火,春季正值肝阻上升時節,食雞就易動風助肝火,引起肝木偏亢,每多導致遷延性、慢性肝炎及高血壓等病的復發。不適宜的飲食是熱性食物:羊肉、狗肉、人參等熱性食物容易上火,助生邪熱,春季不宜多吃。魚蝦海鮮等發物:易加重過敏癥狀,引發宿疾,不宜多吃。
清明適宜飲食:多吃養肝食物
關于吃冷食:由于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為一,一些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部分地區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此時適當吃冷食,對清肺熱、涼肝血也是有益的。清明宜多吃養肝食物:菠菜、薺菜、芥菜、芹菜、綠豆、菊花、枸杞子等食物可清肝明目,大棗、枸杞子、胡蘿卜可滋養肝血,薺菜、黑木耳可涼肝止血,此時均宜多吃。
清明適宜飲食:滋補品 明前茶
清明宜飲清茶:新下的明前茶,搭配枸杞子、大棗、菊花、玫瑰花等養肝食物一起泡飲,是春季最好的保健品。清明時節還應服一些適時的滋補品,如銀耳,甘平、無毒,能潤肺生津、益陰柔肝。春升之際.常服銀耳,可以收到柔肝養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