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農諺農俗的由來
由于清明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因此,民間流傳了很多關于清明物候、農事的農諺或者農俗。農諺是勞動者在漫長的觀察與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生產經驗。因此農諺對農事具有較強的指導和工具意義。清明是農事啟動的開端,清明節氣的溫度、濕度,對往后農事環節具有很大的影響,農民要從這個節氣開始.對整年的生產活動進行科學有序的安誹。一般而言、農諺對天氣的關注主要是有無雨水.因為晴雨旱澇是農事環節中的決定性因素。因此,與清明相關的農諺一般都與農事實踐、天氣預報、預占年歲等有關。
清明的農諺農俗
明清明,暗谷雨。
清明無雨多吃面。
清明西北風,旱了不會輕。
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
三月清明秧如草,二月清明秧如寶。
三月清明麥勿秀,二月清明麥秀齊。
麥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麥驚清明雨,稻驚白露風。
不用問爹娘,清明前好下秧。
清明早,立夏遲,谷雨種棉正得時。
清明雨紛紛,植樹又造林。
清明花,大車拉;谷雨花,大把抓;小滿花,不歸家。
清明前后,種瓜點豆。
清明種瓜,船裝車拉。
棉種播下急雨拍,抓緊劃鋤快揭蓋。
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滿黍。
高粱早播秸稈硬,谷子早播多發病。